7月12日上午,由研究生处主办,音乐与舞蹈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传媒学院承办的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第六期学科交叉暨数字音乐舞蹈学术沙龙在薛城校区明理楼532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目海出席会议并讲话。研究生处、音乐与舞蹈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传媒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30余人参加学术沙龙。研究生处处长闫昕主持学术沙龙。
李目海对第六期学科交叉沙龙的举办表示肯定。李目海指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开展人工智能与音乐舞蹈跨学科研究能够促进传统音乐舞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社会意义。数字音乐与舞蹈学术沙龙汇聚三个学院的学科力量,将数字技术应用到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推动了文科与工科学科的交叉融合。李目海要求,各学科要加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强化青年人才学科能力的提升。以问题为导向,根据不同学科发展特点,跨学校、学院构建学科团队,聚焦学科交叉点,开展联合攻关,产出高质量成果,为学校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在学术交流环节,沙雪晗博士作了题为《数字符号与舞蹈的交叉研究:探索创新与多学科融合》的学术报告,围绕数字化舞蹈,结合数字技术、媒体艺术和符号学理论,探讨了交互式应用程序的开发、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孙晓彤博士作了题为《建立VR音乐会库—音乐与工科的融合创新》的学术报告,围绕VR技术在音乐库、作曲等专业领域的运用,探索了数字符号学舞蹈的新方向,提出了VR技术建立音乐库的挑战。赵文聪博士作了题为《AI作曲:音乐与科技的融合探索》的学术报告,围绕AI作曲,利用机器学习和声规则与旋律创作,分析和生成音乐结构,智能化表达音乐情感,实现音乐与信息的融合。刘凯华博士作了题为《VR技术应用于歌唱呼吸》的学术报告,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中的创新应用,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3D人体骨骼模型,用于指导歌唱呼吸。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王磊教授针对报告问题清单,提出利用人工智能中的捕捉技术、机器学习技术、虚拟技术,把舞蹈动作分解、记录、转化并再现,编排创作舞蹈,记录数字舞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孙晓飞博士基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利用大模型构建AI教师,更加直观、理性、科学地解析歌唱技术原理。传媒学院张宪席教授探讨了用AI技术创新发展艺术类学科,实现传统文化与AI技术融合。
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吴蕾教授感谢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与非遗传传统音乐结合,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杨振教授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舞蹈编导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提供VR实验平台,为工科文科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帮助。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蔡永清认为AI技术在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AI创作中,需要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既要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又要避免过度依赖,以免失去对情感的真实体验。
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等在音乐舞蹈学方面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将构建学科交叉研究团队,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舞蹈学科建设中,加强文科工科学科互相交流,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图/研究生处 编辑/葛晓霞 审核/张昌林)